心梗急救大揭秘:别让错误“常识”误了性命!

 2025-06-28

在两性生活中,健康无疑是维系夫妻情感与亲密关系的重要基石。然而,有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急性心血管疾病——心肌梗死(简称“心梗”),它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“定时炸弹”,每年无情地夺去无数人的生命。在心梗发作的紧急时刻,正确的急救措施宛如一道生命之光,能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生存机会。但令人担忧的是,民间流传着一些看似“合理”的急救“常识”,实则暗藏危机,不仅无法挽救生命,甚至可能加重病情。今天,我们就来揭开这些错误急救方法的真面目,为大家提供科学的急救建议。

错误一:让患者大量喝水

错误传言

有人觉得,心梗发作时,让患者大量喝水能够稀释血液,进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。这种想法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,但实际上却大错特错。

真相剖析

心梗发作时,心脏的供血功能严重受损,整个血液循环系统都处于紊乱状态。此时大量饮水,就如同给已经不堪重负的心脏又压上了一块巨石,会极大地增加心脏的负担,极有可能引发急性心力衰竭。而且,如果患者此时意识不清或者吞咽困难,强行喂水还可能导致水误入气管,引发窒息,后果不堪设想。

正确做法

当发现有人心梗发作时,首先要保持冷静,让患者尽量保持平静,绝对不能让其进行剧烈运动,避免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。同时,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,耐心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。

错误二:让患者服用阿司匹林

错误传言

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的说法,心梗发作时,立即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防止血栓形成,从而缓解症状。这种观念在民间流传甚广,但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风险。

真相剖析

阿司匹林确实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,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。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心梗患者都适合服用阿司匹林。比如,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,服用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;有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,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出血;正在服用其他抗凝药物的患者,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。此外,未经医生指导自行服用阿司匹林,还可能会掩盖病情,给后续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。

正确做法

如果患者平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史,并且医生曾经明确建议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服用阿司匹林,那么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,可以让患者嚼服一片(300毫克)阿司匹林。但如果没有医生的明确医嘱,千万不要擅自给患者用药,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
错误三:用力拍打患者背部

错误传言

有人认为,心梗发作时用力拍打患者的背部可以帮助恢复心跳,这种想法实在是荒谬至极。

真相剖析

心梗的本质是冠状动脉堵塞导致的心肌缺血,用力拍打背部根本无法解除血管的堵塞,反而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疼痛,加重心脏的负担,对患者的病情没有任何帮助。

正确做法

当遇到心梗患者时,要让患者保持平躺的姿势,解开患者的衣领和裤带,确保呼吸道通畅。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、呼吸停止的情况,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(CPR),并尽快联系急救人员。

错误四:让患者保持站立或行走

错误传言

有人觉得,心梗发作时让患者保持站立或行走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症状。这种做法简直是在拿患者的生命开玩笑。

真相剖析

心梗发作时,心脏的供血已经严重不足,就像一台动力不足的发动机,根本无法承受额外的负担。任何剧烈运动都会进一步增加心脏的负担,加速病情的恶化。而且,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,一旦突然晕倒,还可能造成摔伤等二次伤害,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。

正确做法

让患者保持平躺或半卧位,尽量减少身体活动,让患者保持平静的状态。如果有条件的话,可以用枕头垫高患者的头部和胸部,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。

错误五:用热水袋或电热毯保暖

错误传言

有人认为,心梗发作时用热水袋或电热毯为患者保暖可以缓解症状。这种做法看似温馨,实则暗藏危机。

真相剖析

心梗发作时,患者的心脏供血不足,身体的体温调节能力也会下降。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可能会导致皮肤局部温度过高,使血管扩张,进一步增加心脏的负担,甚至可能引起烫伤。

正确做法

保持患者在一个温暖、舒适的环境中,避免患者受凉。可以用毛毯轻轻覆盖患者,但一定要注意温度适宜,不要使用过热的物品。

心梗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急性疾病,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。在紧急情况下,我们一定要摒弃那些不科学的“常识”,遵循专业的急救原则。及时拨打急救电话,保持患者平静,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活动,这是心梗急救的基本原则。希望每一位夫妻都能重视健康,了解这些急救知识,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护自己和爱人的生命安全。同时,在两性生活中,也可以借助一些情趣用品来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,但一定要在健康的基础上进行,让生活更加美好。

声明:本文内容均来自网络,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,请线下就医。